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尊敬、主治医师张硕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珍玉
最近,我国医学专家研究提出“脑出血强化降压2小时治疗时间窗”概念,即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140毫米汞柱,3个月致残疾风险可降低25%,死亡风险可降低29%。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卒中组织会议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刚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降压的新研究。该研究覆盖我国东西部6个省、直辖市的55家医疗单位,历时8年,该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尊敬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项研究分别讨论了急性脑卒中的两种情况。当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患者时,早期强化降压(迅速大幅度降压)是有益的;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强化降压则是有害的。
专家解释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会让血肿进一步扩大,加重症状。因此,医生会在时间窗内进行降压治疗,遏制血肿扩大,减轻周围脑组织水肿,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关键在于,如何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卒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硕告诉记者,出现急性脑卒中,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面部异常。面部不对称或脸部一侧瘫痪,比如,无法微笑,口角歪斜。
胳膊无力。让患者平举双臂,一侧或双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
言语障碍。说话不顺畅,含混不清,或者完全无法表达,或不能理解他人言语。
当患者出现上述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躺,头歪向一侧防止误吸,不要随意搬动。
“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能判断患者是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还是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张硕讲,对于50岁以上患者,如果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且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80毫米汞柱),有持续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或伴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可高度怀疑是脑出血;如果在安静状态下起病,没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只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可能是脑梗死。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比如,有耳石症的人也头晕、恶心。因此,仅凭症状不能明确诊断,要尽快到医院做头部CT检查诊断。如果是脑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大小、形态,再制定相应治疗计划。
张硕说,这项研究指出,如果能判断患者是脑出血,要在短时间内把收缩压降到130~140毫米汞柱。对于脑梗死患者,如果患者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以上,将其降到180毫米汞柱以下也是可以的,但不建议降得太快太多,以免因血流灌注不足,加重缺血症状。
为了确保患者发病2小时内强化降压,最好的做法是:家属第一时间拨打120,让患者平躺;急救医生到来后,根据症状和血压飙升程度,初步判断急性脑卒中后,可服用适量降压药;到医院完成CT检查、明确诊断脑出血后,再强化降压治疗,更为安全稳妥。
“目前,急救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患者身边,医院多设有脑卒中绿色通道,从到达医院到拿到CT检查报告只要十几分钟。因此,患者身旁的人第一时间发现、识别卒中是争取2小时救治窗口期的关键,一定不要在家观察或耽搁,要立即送医。”张硕强调。
责编:潘子虎
主编: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