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关于2025年度冷库备电改造维护
关于2025年度冷库维护校验项目
关于写字楼、住宅内电梯播放宣传视
关于购买消防维保服务的公告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
关于写字楼、住宅内电梯播放宣传视
信息公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信息公开
全球首例!靶向药在娘胎里治好了遗传病
信息来源自: 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5/2/27
阅读次数:85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神经发育专科主任 马秀伟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叶雪辰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引发全球关注。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团队首次通过孕妇口服靶向药物利司扑兰,在胎儿期成功阻断了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遗传病进程。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引发的致命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神经发育专科主任马秀伟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罕见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普通人群致病基因携带率高达1/50,约8000~10000个新生儿中可能会有1位患儿。根据起病年龄、运动里程碑及病情进展程度,脊髓性肌萎缩症可分为五型,从0型到IV型病情逐渐减弱。其中I型最为常见,患儿如果不治疗往往在2岁前就会死于呼吸肌麻痹、肺部感染,而0型患儿在母体子宫内就发病,出生后往往来不及接受治疗就已夭折,所以脊髓性肌萎缩症堪称婴幼儿致死性遗传病的“头号杀手”。

    上述研究团队对一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胎儿实施了开创性治疗:母亲妊娠32周5天~38周6天分娩期间,每日口服5毫克利司扑兰,新生儿出生后第8天起继续用药至今。治疗结果显示,患儿未出现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典型症状,如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反射消失等,运动功能发育正常,母婴血液及羊水中的SMN蛋白水平提升,神经丝蛋白(神经损伤标志物)降低,证实药物成功穿透胎盘屏障并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马秀伟表示,目前,全球有美国渤健的诺西那生钠、瑞士罗氏的利司扑兰、美国诺华的Zolgensma这三款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前两者已在我国获批上市,患者需终生用药;Zolgensma虽可一次性用药治疗,但价格高达一千多万元,被称为史上最贵药物之一。此前,这三款药物用于患者出生后的症状前给药,临床研究均显示可使患儿实现运动里程碑,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吞咽和呼吸功能。

    然而,面对SMN2拷贝数1~2个的0型、1型这类重型病例,可能在子宫内即发病,出生后并非真正的“症状前”,传统治疗手段存在时间窗滞后的问题。马秀伟强调,“宫内给药对于这种致死性的遗传病而言,是非常有挑战性、意义和前景的。”该研究证实了利司扑兰可穿透胎盘屏障实现给药,在胎儿神经损伤发生前实施干预,支持了产前治疗的可行性。这不仅使重型SMA患儿获得生存希望,更为多种可产前诊断的遗传病提供了治疗范式。

    马秀伟提醒,如果致病基因携带者想要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一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学分析技术结合,二是孕早、中期采集胎儿绒毛组织或羊水细胞进行产前诊断,这也是实现宫内治疗的前提。

    责编:王晓晴

    主编:张彤





 相关新闻

 《柳叶刀》子刊:孕妇吸烟更伤男宝  2025/4/3
 甲状腺病了,全身不舒坦  2025/4/1
 吃反季果会得“草莓瘟”?专家紧急辟谣……  2025/3/27
 9个“古法”育儿观,现在还适用吗?  2025/3/25
 慢病喜欢合伙伤人  2025/3/14
 “护心饮食”中国版发布,降压降脂还减肥  2025/3/11
 自恋的人,为什么总觉得被排斥?  2025/3/4
 全球首例!靶向药在娘胎里治好了遗传病  2025/2/27
 高龄老人也能切肠癌  2025/2/26
 多款疫苗大幅降价  2025/2/24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071050
在线人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