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人社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深入贯彻“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2万人;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帮扶就业率均超全省平均水平;脱贫人口稳定就业30.01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全市人社部门创新引才模式,今年首次组织39家重点企业赴9所中西部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36个,达成就业意向426人;推出“六安学子码”实现政策测算、岗位推送“一键直达”,已纳入13所省内外高校就业指导系统。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已举办各类招聘会922场,达成求职意向1.3万人次,“人才夜市”“云上探企”等创新活动深受欢迎。其中,依托商圈、广场打造的“人才夜市”打破传统招聘时间限制,通过“六安就业”平台开展线上招聘会221场,达成初步求职意向2613人次。
创业赋能与技能提升双轮驱动。依托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我市发放电子创业券100万元,惠及875家市场主体;打造“一沪百应”创业品牌,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指导六安技师学院优化专业设置,与全市主导产业契合度达91.7%;面向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同时,我市通过优化就业生态与壮大人力产业双向发力,既促进群众就近增收,又服务发展大局。目前,市县区均建成规范化零工市场,通过“线下实体+线上平台”,推动零工就业从“无序马路集市”向“规范就业平台”转变;深入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扩大社区岗位供给并精准推送政策性岗位;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达3199人,累计服务劳动者18.11万人次、用人单位2.59万家次,2025年上半年,行业营业收入达7.23亿元,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用工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