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由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引起。目前认为,组织胞浆菌由三个变种组成: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capsulatum)、组织胞浆菌杜波氏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 duboisii)、组织胞浆菌马皮疽变种(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 farciminosum)。其中,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存在最为广泛,通常感染肺部,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可引播散性感染;组织胞浆菌杜波氏变种,目前仅限于非洲的热带地区,造成皮肤、皮下和骨骼损伤;组织胞浆菌马皮疽变种,在欧洲、北非、印度和南亚都有发现,通常感染马和骡子。
早期认为,组织胞浆菌主要集中于美洲,尤其是北美中部、中美和南美更为多见。但廖万清院士梳理了国内自1990-2011的在300例组织胞浆菌病例,提示我国长江流域可能也存在较高的组织胞浆菌感染风险。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的自然栖息地,主要富含鸟粪和蝙蝠粪的土壤。假如这些土壤被翻动时,大量孢子散布于空气中,就可能会导致急性感染。严重时,可能致死。正常人感染的严重性与吸入孢子有关。但如果感染者存在基础性疾病,如AIDS等,小剂量的孢子也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
小剂量的感染,在免疫力正常人群可自行缓解。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疗程宜长,且剂量必须足够。病症好转后,过早终止治疗可能导会导致复发。通常,控制症状后,需要持续治疗6-12个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组织胞浆菌属于高致病性真菌,涉及活菌的实验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Biosafety level 3)实验室里进行。目前,中国疾病预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已取得了致病真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