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一种杆状耐酸杆菌(即麻风杆菌)引起。该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粘膜和眼睛。
麻风可以治愈,早期施治可避免出现残疾。
疾病与治疗简史
麻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从古至今,患者往往遭到社会和家庭的排斥。
在过去,麻风病的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第一次决定性的变化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研制出了药物氨苯砜。麻风的治疗期限长达多年,往往是终身,这使患者难以做到始终遵守治疗方案。在上世纪60年代,麻风杆菌开始对世界上当时唯一已知的抗麻风药物氨苯砜产生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初发明了利福平和氯法齐明,随后被加到治疗方案之中,后被称为联合化疗。
1981年,世卫组织一研究小组建议使用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由2种或3种药物组成:对所有病人使用氨苯砜和利福平,出现多菌型疾病时再加用氯法齐明,该组合可杀死病原体并治愈疾病。
自1995年起,世卫组织向世界所有麻风患者免费提供联合化疗。最初由日本基金会资助,自2000年以来,通过签订协议由诺华公司捐赠。该捐赠将持续到2020年。
2000年,在全球实现了消灭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麻风病的目标(定义为患病率低于每万人1例)。在过去的20年中,1600多万麻风患者接受了联合化疗治疗。
世卫组织的应对
2016年,世卫组织推出了《2016-2020年全球麻风病战略:加速实现无麻风世界》,重振麻风病控制工作。该战略着重于避免残疾,特别是在儿童中。
《2016-2020年全球麻风病战略》围绕以下3个核心支柱:
支柱I:加强政府自主决策、协调和伙伴关系
重要干预措施:
确保使麻风规划获得政治承诺和充分资源。
促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特别重视包括移民和流离失所者在内的儿童、妇女和缺医少药人群。
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促进建立伙伴关系,并在国际和国家层面促进部门间协作和伙伴关系。
在与麻风有关的各个方面开展和促进开展基础及业务研究,使证据基础最大化,从而为政策、战略和活动提供信息。
加强监测和卫生信息系统,促进国家监督与评价(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支柱II:遏制麻风及其并发症
重要干预措施:
支柱III:制止歧视并促进包容
重要干预措施:
解决所有形式的歧视和耻辱感问题,促进社会包容。
赋予麻风感染者权能并加强其主动参与麻风病服务的能力。
使社区参与到改进麻风病服务的行动之中。
促进麻风病人建立联盟,并鼓励这些联盟和/或其成员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进行整合。
促进麻风病病人及其家人获得社会和财务支持服务,如促进创收活动。
支持与麻风病有关的残疾病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活动。
努力废除歧视性法律,促进制定有利于包容麻风病人的政策。
《全球麻风病战略》的目标
在新儿科病人中实现零残疾。
二级残疾比例要低于百万分之一。
没有任何国家的立法容许歧视麻风患者。
2016年8月,世卫组织出版了一份《业务手册》,以调整和实施《2016-2020年全球麻风病战略》。该手册为国家麻风病规划(或相应实体)的管理人员提供指导,以根据各自国家的流行病负担来调整和实施《全球麻风病战略》。
2017年3月,全球麻风病规划发布了《监测与评估指南:2016-2020年全球麻风病战略》。全球麻风病规划正在率先扩大麻风病药物耐药性监测网络,这项工作被视为《全球麻风病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lepro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