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
在空气中新型冠状病毒被包裹在飞沫和飞沫核中。
该病毒为球形有包膜的RNA病毒,直径约100nm,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和感染者的宿主细胞中,病毒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飞沫直径为0.1mm-2mm,难以在空气中悬浮,传播距离较近; 沉降后可导致体表、食物等被病毒污染。飞沫中水分蒸发,变成直径约1-5μm的固态飞沫核,飞沫核可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稳定的气溶胶,在此体系中,病毒通过自由扩散或随气流传播。
口罩通过建立物理阻隔,减少病毒接触量来降低感染风险。
佩戴口罩是呼吸防护中最简单、常用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防止病毒携带者向外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降低佩戴者的吸入风险。其应用无纺布的空间网格结构,差异化留滞颗粒物。研究显示,口罩材料能拦截飞沫核以及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上的病毒和细菌,口罩结构与佩戴者脸部紧密结合,形成有效隔离。
使用注意:
1. 从事病人救治的医护人员,事件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的疾控人员,以及医院隔离区清洁、保安等服务人员在从事疫情防控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此类人员还应考虑系统性的防护,除防护口罩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防护服、护目镜(眼罩)、防护面屏、防护手套和鞋套等用品,
2. 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
3. 老年人、儿童易感,且行为能力弱,要更加关注。
4. 对于医用外科口罩,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http://www.nmpa.gov.cn),输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查询。
5. 市场上还存在日常防护型口罩(GB/T32610),在本次疫情中,可以替代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6. 及时关注政府发布的疫情公报。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确诊病例均在隔离治疗,主要防止咳嗽、喷嚏时向外喷射飞沫,推荐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 医用外科口罩
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 医用防护口罩
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 符合KN95或N95及以上过滤性能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口罩的佩戴和使用应依据产品说明书严格按规程进行,可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视频。
在隔离病房,医务人员离开时应更换口罩;口罩使用时间最长4小时。其他人员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后应及时更换。
作为日常防护,公众如未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只需要在口罩脏污、损坏、有异味、或者阻力上升导致呼吸困难时更换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佩戴和摘取口罩时应确保双手洁净。若计划重复使用,需将口罩存放在干燥、洁净的通风处。
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普通口罩不能进行清洗、加热或消毒处理。清洗和消毒的方法通常会导致口罩的防护性能降低。对于全面或半面型防护面具,通常为可更换过滤元件,对这类呼吸器可依据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或消毒,但不允许清洗过滤元件。
· 带呼气阀的口罩
呼气阀为呼气的单向气阀。如果佩戴者不携带病原,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会更为舒适,可以使用;但感染者、疑似感染者、以及潜伏期内的密切接触者不可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以免污染环境,传染他人。
· 棉纱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碳口罩
对本次疫情防控无作用。
· 孩子口罩使用
不建议孩子戴成人口罩,多数防护口罩产品可能无法与儿童脸部有效密合,而导致防护失效。建议选用符合GB2626-2006 KN95标准并标有儿童或青少年适用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产品,购买时要仔细检查口罩是否适合佩戴者的脸型。家长注意协助儿童佩戴和使用口罩。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撰稿
孙承业、周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丁松涛 (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欧泽兵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专委会委员)
姚红 (全国个体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岳卫华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所)
赵天舒 (中国保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