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孙 浩
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刘 伟
我国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大国,每年新增近56万例患者,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4,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1/3。2020年最新的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死亡率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新增病例数已经超过胃癌,成为消化系统第一大肿瘤,预防和治疗形势都不容乐观。
四类因素致肠癌高发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孙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男性结直肠癌患者多于女性;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结肠癌;低位直肠癌多于高位癌。“遗传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伟说,有家族****肉病、林奇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等遗传疾病的人要特别小心,35岁以后恶变率会逐渐增高。此外,我国结直肠癌高发主要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健康意识差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发病人群基数比较大。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龄每增加5岁,结直肠癌发病率几乎增加一倍。65岁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中年人的3倍,是青年人的30倍。
不良饮食习惯。《医学综述》2021年刊登的研究指出,高脂、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过度摄入红肉、加工肉、腌制或烟熏食物,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诱因。
吸烟、饮酒。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资料表明,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肠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每日摄入10克、50克、100克酒精,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增加7%、38%、82%。
久坐。现代人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很多人需要久坐,体力活动较少对结直肠癌发病率的贡献约为10%。
筛查意识不强。目前,I期结直肠癌的生存率在90%以上,而发生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生存率仅为14%左右。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筛查意识,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事实上,常规体检就能发现贫血、便血等可疑信号,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非遗传性疾病,如果能早诊早治,就不易发展为结直肠癌。
环境因素。经常接触石棉制品、绝缘材料、放射性物质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相对高。
早期症状不易察觉
结直肠癌发病部位不一样,症状也不一样。孙浩举例,位于右侧腹部的升结肠出现癌变,可能会贫血,活动易有疲劳感,有些能摸到腹部肿块;左侧腹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发生癌变,往往表现为肠梗阻,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便血。
刘伟说,早期结直肠癌有扁平病变型(扁平附着在肠壁上)、蒂病变型(下端有根,上端可活动),进展期有隆起型(肠壁有突起)、溃疡型(肠壁有凹陷溃疡)、侵润型(局部有腐烂)。通常,早期结直肠癌没有明显症状,到进展期和晚期才会逐渐显现。约30%~50%的患者在进展期出现症状,但已经有肝转移或淋巴转移。一些直肠癌患者虽然早期出现了便血,却常常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
肠镜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35岁以上者,平均每五年要做一次肠镜;如果是高危人群,特别是有肠息肉病史、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接受过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10年未治愈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频次;75岁以上人群,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应结合其他无创检查进行筛查。
如果肠镜显示结直肠癌,通常要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直肠癌患者还要做盆腔磁共振检查,肝转移患者要做肝脏磁共振检查,这些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术前分期,以便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果CT、核磁显示结直肠内有占位性病变,患者不愿意或不适宜做肠镜,可考虑做钡剂灌肠,也能间接诊断。
“对于普通人而言,大便形状、排便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格外注意的肠癌信号。”刘伟举例,大便变细、变稀,黏液便,便秘,或者一天内排便次数增多等,其中最普遍的是肉眼可见的便血。此外,短时间内体重骤然减轻,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重要信号。
治疗讲究个性化
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加,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11年的52.7%提高到2015年的56.9%。孙浩说,癌症治疗讲究精准、个性化,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基因表型采取的治疗策略不同。随着规范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医生对患者的术前检查、评估、治疗策略的选择,都基于指南和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的证据,可使每位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
术前,医生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是否有转移来判断临床分期,术后则要进行病理学分期,确定后续治疗方案。I期患者通过手术,可以达到根治性治愈,II期、III期患者通常也建议手术,至于术后是否需要化疗,要根据病理检测和基因检测结果再做定夺。进展期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做化疗,直肠癌在术前或术后可能要做放疗。即便是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转移,如果能通过转化治疗,使肝脏或淋巴结等处的转移灶缩小,也可以手术。IV期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转化治疗使肿瘤和转移灶缩小,如果已经广泛转移,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孙浩强调,结直肠癌患者不要轻信那些过度宣传的小广告,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以保证接受科学规范的诊疗。
预防肠癌,早筛是关键
结直肠癌虽然可怕,却是可以预防的。《实用肿瘤学杂志》2021年刊登的研究显示,85%~90%的结直肠癌并非遗传变异引起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66%的结肠癌、75%的直肠癌。
孙浩建议,戒烟限酒,少吃烧烤、熏制、高脂尤其是动物脂肪多的食物,少喝高糖饮料,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医学综述》2021年刊登的研究显示,绿色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可将结直肠癌风险降低一半。常吃菠菜的人,结肠和小肠中有显著的抗癌活性物质。此外,喝茶、咖啡也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茶中含有酚类物质,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以色列研究人员对中东地区5000余人的研究显示,咖啡中的绿原酸能影响结直肠运动、粪便排泄、胆汁分泌以及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微生物菌群和炎症反应,使结直肠癌发生率下降26%。
运动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对1.7万名男性随访26年发现,与经常久坐的人相比,坚持锻炼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近50%。孙浩表示,即使不幸患癌,也可以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有利于身体恢复。
在诸多预防手段中,早期筛查是最易被忽视的。孙浩建议,成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如果便常规潜血阳性,或有便血症状,必须做胃肠镜排查。刘伟说,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有些是因为家族遗传史,这类人要从30岁甚至更早开始,定期做肠镜筛查。若发现肠内有散发息肉,即时切掉可降低患癌风险。若息肉长度超过3厘米,可考虑肠镜下黏膜剥除术或区段切除,都是积极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