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副主任医师 贾龙飞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日常生活中,边走边说话、过马路时留心红绿灯及车辆等,是大多数人的“熟练动作”。但对于大脑衰老、认知衰退的人来说,行走的同时做别的事是项困难任务。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人们边走边说话或思考的能力会在中年时开始下降,这可能是大脑加速衰老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信号。
54岁,边走边说开始变难
来自美国欣达与亚瑟·马库斯老龄研究所的科学家,对996名40~64岁人群进行了为期2年的步态分析和认知评估。自然行走的同时执行另一项需要注意力的任务(如边走边说话、计算、思考等),被称为“双重任务行走”。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从54岁开始,人的双重任务行走能力就开始逐渐下降。
科研人员观察到,在正常、安静的条件下行走时,参与者的行走能力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被要求边走边执行算术任务时,与小于54岁的人相比,超过54岁的参与者步态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如步子迈得更慢、行走速度不稳定等。这些步态不稳者大脑的“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两项认知功能也显著下降,表现为反应慢、心算差、记不住事等。
认知衰退让人老态龙钟
走不稳路,或边走边说等比较费劲,是大脑衰老、认知功能逐渐衰退的一个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贾龙飞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走路看似简单、不需要思考,但其实整个过程需要复杂的控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指令和调控、身体平衡与调节、相关肌肉和关节的协同运动等。任何环节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
上述研究中,参与者最初都不存在下肢疼痛、骨关节炎等可能影响走路的躯体疾病。这说明,双重任务行走能力下降不是由身体功能变化引起的,而是要归咎于潜在大脑功能变化造成的认知功能下降。
贾龙飞说,“一心二用”地行走时,两项任务会竞争大脑中的认知资源,增加了大脑运动控制系统的压力,使得流畅、精准地完成两项任务变得困难;如果存在中枢系统改变、认知功能下降,那么边走边做其他事情就会更费劲。
记忆力变差有征兆
以往的研究认为,人一般到了65岁的老年期后,双重任务行走能力会明显受损。但这项研究提示,边走边动脑的能力从中年期就开始下降,比过去的普遍认知早了10年。研究者认为,双重任务行走能力或许是有效的认知衰退预测指标,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贾龙飞提醒,除了行走这种协调运动能力受损,大脑衰老、认知功能改变还有一些早期信号:
总是忘事。比如记不清名字、电话号码,对近期发生的事很难清晰回忆起来等。通常需要别人提醒,才发现自己老忘事儿。
说话卡壳。难以流畅地表达,与人对谈时常会想不出准确的字词,有时甚至思路断开;写作时频繁写错字或用错语法、标点等。
愈发畏难。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挑战,工作效率、能力降低。原因是大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变差,计算、推理、计划和组织的功能也下降,完成任务变得很费力。
容易迷路。视觉和空间能力变差,走路或开车时容易找不到方向,甚至在比较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
做好六件事护脑力
为挽救记忆力、减缓认知衰退,建议及早预防,可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贾龙飞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研究者,曾对近6万人进行了一项随访1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有6种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和减缓年龄相关的记忆衰退。
吃得对。维持大脑正常功能需要饮食提供能量。建议每日膳食要合理、均衡,以下食物中至少要吃7种:水果、蔬菜、鱼、肉、乳制品、盐、油、鸡蛋、谷物、豆类、坚果和茶。
迈开腿。体育锻炼能抑制大脑炎症,改善认知力。建议坚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多社交。参加聚会、经常拜访亲友、出门旅行甚至网上聊天都对认知有益。每周最好有2次以上的社交活动。
勤动脑。有意识地做些认知训练,比如写作、阅读、打麻将、下棋等,每周2次就有效果。
不吸烟。吸烟是降低认知能力和导致痴呆的明确危险因素。要想保养大脑,就应远离烟草、及早戒烟。
少饮酒。酒精会引起大脑血管收缩,致使大脑皮层缺氧,严重影响记忆力、智力。为保护脑功能,尽量滴酒不沾,如果不得不喝,小酌怡情即可。
责编:张宇
主编: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