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任 王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 王浩杰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牙齿标准是: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美国“科学预警”网站近日发文提醒,受年龄增长、护理不当等因素影响,牙齿会提前老化。
牙齿和皮肤一样,会出现老化症状。在牙齿的构造中,最里面是牙髓,牙髓外面是牙本质,表面则被牙釉质所覆盖。随着年龄增长,白色的牙釉质逐渐磨耗变薄,黄色的牙本质随之慢慢显露,这就是年纪大了牙齿看起来黄的原因。此外,每日附着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会使牙齿着色并堆积菌斑,形成牙石,牙石不断堆积,使得牙龈因炎症逐渐退缩,牙根慢慢暴露。进入中老年阶段,这种情况会加剧,加速牙齿老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任王霄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了年纪牙齿开始老化,老年人最容易出现两类口腔疾病:一是龋齿,我国中老年龋齿患病率高达98%。这是因为老年人牙龈逐渐萎缩,牙根的一小部分会暴露出来,再加上老年人唾液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变差,特别容易在牙根部位形成龋齿。二是牙周病,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长期存在慢性炎症,会使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从而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牙周溢脓、咀嚼无力,使牙齿的稳固性受影响。
“临床中发现,不少老人牙齿已经坏到非常严重地步才来就诊,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对全身健康也会造成严重伤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王浩杰提醒道。研究发现,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都密切相关。如牙周病患者若患有糖尿病,往往血糖不易控制好,而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炎的风险更高,且往往炎症较重。有牙周病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更高,这是由于牙齿表面的致病菌可能穿透牙周组织的上皮屏障,顺着血液扩散到全身,损害内皮功能,导致颈动脉中层、内膜增厚,动脉钙化水平升高,令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而且,牙周炎与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存在正相关。随着牙周炎逐渐加重,心脑血管受累程度也会加深。
如果中老年人发现牙齿出现以下5种情况,就要当心牙齿在变老了。
1.牙齿敏感。表现为吃点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极为敏感,出现锐痛、酸痛。这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牙组织经过长时间磨损,导致与神经联系密切的深层牙体组织暴露于口腔中,食物刺激沿着这些通道传递给神经,引发疼痛。
2.虫牙。随着年龄增长,牙龈萎缩,牙缝增大,如果不注重口腔健康,食物滞留,细菌就容易在牙齿上繁殖产酸,腐蚀牙齿,导致龋齿(即虫牙),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
3.牙齿暗沉。牙齿光泽变暗、发黄、着色,是由于牙齿表面牙釉质缺损,牙本质矿化沉积,以及牙齿表面色素堆积所致。
4.牙龈红肿。如果牙龈红肿,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判断牙龈有炎症,如果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发现牙龈出血也要警惕。
5.牙齿松动。如果在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的同时,触碰牙齿发现有松动,或发现牙根暴露,大概率可以判断已经发展为牙周炎。
王浩杰表示,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提出全民口腔健康计划,即“8020计划”,希望通过努力,人们到80岁时,口腔内至少还能有20颗功能牙。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生活中最好能做到6点。
1.清理到位。使用小头软毛牙刷,每天至少刷两次牙,饭后漱口。刷牙时做到“面面俱到”,并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充分清洁牙齿缝隙,清除牙菌斑,降低牙结石形成的速度。
2.避免用力。尽量不要用牙齿撕咬除食物以外的物品,如胶带等工具或食物包装。
3.分担压力。咀嚼时双侧牙齿应交替使用,以免偏侧牙齿负担过重。
4.定期洗牙。建议定期清洁牙齿,每年最好洗牙1~2次,牙医能提早帮患者发现口腔疾病,提醒尽早治疗。
5.及时修补。牙齿缺失后没有及时修复,会导致缺牙两侧的牙齿出现倾斜或移位、缺牙间隙逐渐缩小、对颌牙伸长、局部咬合关系紊乱,使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龋病、牙周损伤等问题更易出现。因此,缺牙后一定要尽早修补。
6.牙病早治。如果发现有刷牙出血、口腔异味、牙龈退缩,甚至牙齿松动、疼痛等问题,及时就医诊治。
责编:郑荣华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