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关于2025年度冷库备电改造维护
关于2025年度冷库维护校验项目
关于写字楼、住宅内电梯播放宣传视
关于购买消防维保服务的公告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关于职业卫生能力确认试剂采购项目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
关于写字楼、住宅内电梯播放宣传视
信息公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信息公开
立春后大风+寒潮!专家解析非“倒春寒”,2类人群需重点关注
信息来源自: 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5/2/10
阅读次数:133

受访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任国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主任医师  王 彤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炳钰

头顶上方“哨声”作响,地上自行车摊倒一片,行人在风中摇晃前行……连续几天,北京至少10级的大风让“弱不禁风”一下子具象化起来。立春过后,全国多地都以比春节前更低的气温开启了新的一年,网友们也纷纷留言:“倒春寒这就开始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并非如此”,本次大风与冷空气过程不是“倒春寒”。一般所说的“倒春寒”,在气象学意义上是指春季出现的前期暖或正常、后期明显冷于常年同期平均状态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气象学的春季是指每年公历3~5月阶段。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一般表示最冷的时刻过去了,平均气温开始回升,但其实冬天还没有结束。

因此,对于这次大风降温过程,应看作一次强寒潮。寒潮在秋、冬、春季都可以出现,只要达到气象行业规定的标准,都可以称为“寒潮”:即一地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

中央气象台资料显示,近日的寒潮源自一股强冷空气,分别从中、东两路先后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平原地区,受冷平流(即较冷空气向较暖空气方向输送)影响,地面风力更大,且平原风力不弱于高原地区,夜间风力不逊于白天,京津冀部分地区最大阵风达到9至10级。

自然风本身并无冷暖,但它会加速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导致人体热量流失,因此在“风寒效应”作用下,人们的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更低,导致这一波大风加寒潮格外“折磨人”。

原本,在立春后或2月初,出现大范围强寒潮属正常现象。只不过最近十几年,我国寒潮天气事件出现频率比20世纪最后20年显著增高,夏季的高温天气事件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气候本身的自然变化——目前的20余年,东亚地区处于一个气候变异性较高的时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王彤表示,寒邪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不仅易损伤人体阳气,还会影响水液代谢及血液循环,导致脏腑、筋脉、腠理气机收缩牵引而功能障碍。大风加寒潮的天气里,要从多个方面保护好自身健康。

一老一小要注意。寒潮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影响较大。降温和低温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尽量减少外出,出门做好防护。

明显的降温还容易引发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疾病,老人、孩子和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及时增添衣物。

一头一脚要护好。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中医角度来说,寒属阴邪,自下往上走,下肢更易受寒。因此寒潮天气里须注意护好脚部及腿部,袜子和裤子尽量穿得厚一点。

头部作为诸阳之会,散热较快,当气温分别在4℃和-10℃时,人体约1/2和3/4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口鼻等呼吸道关口也位于头部,寒冷空气会刺激鼻黏膜,造成外邪侵入人体。因此寒潮天气里,应戴好帽子、围巾、口罩,尽量减少裸露在外的皮肤面积。

饮食厚味别太油。寒冷天气,很多人会通过补充高热量食物来增加抗寒能力,如高蛋白食品或肉类食品,但应注意别太过油腻,尽量选择瘦肉类,避免助生痰湿,反而添病。可适当冲泡代茶饮来补气御寒,如生姜红枣茶等。

责编:潘子虎

主编:丁文君





 相关新闻

 《柳叶刀》子刊:孕妇吸烟更伤男宝  2025/4/3
 甲状腺病了,全身不舒坦  2025/4/1
 吃反季果会得“草莓瘟”?专家紧急辟谣……  2025/3/27
 9个“古法”育儿观,现在还适用吗?  2025/3/25
 慢病喜欢合伙伤人  2025/3/14
 “护心饮食”中国版发布,降压降脂还减肥  2025/3/11
 自恋的人,为什么总觉得被排斥?  2025/3/4
 全球首例!靶向药在娘胎里治好了遗传病  2025/2/27
 高龄老人也能切肠癌  2025/2/26
 多款疫苗大幅降价  2025/2/24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072850
在线人数: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