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核
六安市疾控中心理化试剂耗材采购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关于车辆租赁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采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理机构评
职业病防治宣传品询价结果公示
细胞分析仪询价结果公示
关于询价采购职业病防治宣传品的公
声明!有人冒充六安市疾控中心联系
食品研磨设备询价结果公示
疾病控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疾病控制 > 免疫相关疾病防治
脊髓灰质炎知识问答
信息来源自: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发布时间:2017/9/5
阅读次数:3642

    1. 为什么实现无脊灰这么多年,还会出现脊灰疫情?
    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实现了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即“无脊灰状态”的目标。我国自1995年起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在全球最终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之前,只要有国家和地区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和流行,那些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就始终面临病毒输入的风险。如果输入地区儿童免疫服务和管理薄弱,存在免疫空白人群,病毒就会在免疫空白人群中传播引起疾病暴发。事实上,这类事件曾在许多已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国家发生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3年—2009年期间,全球有29个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发生过133起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事件,并在25个国家引起60起暴发疫情。如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去年就发生了输入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暴发疫情。2005年,和我国同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印度尼西亚也曾发生过病毒输入引起的暴发疫情。
    2.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4.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威胁人群有哪些?
    脊灰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如果人群抗体水平低,也可引起大年龄组儿童以及成人发病。
    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5.脊灰历史流行情况如何,我国何时消灭脊灰的?
    中国历史上脊髓灰质炎曾广泛流行。60年代初期,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1960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脊灰的发病和死亡急剧下降,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进入1980年代,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病数进一步下降。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国所属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确定了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1991年,我国政府对世界做出实现消灭脊灰目标承诺,并将消灭脊灰作为我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尤其是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水平迅速提高,1991年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范围逐年缩小,发病数逐年下降。监测结果表明,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经过严格的认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6.在我国脊灰疫苗的接种程序?
    儿童2、3、4月龄各服1次,4岁再服一次。但部分脊灰输入风险较大或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要视情况对特定年龄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以维持人群高的免疫力。
    7.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进展如何?
    1988年,166个会员国代表出席的第四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世界消灭脊灰决议。它标志着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发起的全球消灭脊灰行动正式启动。
自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启动以来,病例数量减少了99%以上,从35万多例的估计数减少到2006年报告的1997例,至少避免了五百万人因患脊灰而导致的瘫痪。
    病例数的减少是全球努力消灭该病的结果。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36个国家)被认证为无脊灰区域。2000年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包括中国在内的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02年欧洲区域(51个国家)也获得认证。全球自1999年后未再检测到Ⅱ型脊灰野病毒。
    2010年,全世界只有4个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印度北部、尼日利亚北部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地区存在脊灰持续小面积传播。当年全球共报告脊灰野病毒病例1349例,其中690例(51%)病例发现于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其中巴基斯坦144例、印度42例、阿富汗25例、塔吉克斯坦458例、俄罗斯14例、哈萨克斯坦1例、尼泊尔6例。而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个国家一直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经历十年无本土病例后,2010年因野病毒输入造成新的流行。2009年也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在此形势下,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大。2010年,全球共19个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4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其中3个与我国接壤),15个输入国家(其中4个与我国接壤)。
    8.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尽快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实现全球消灭脊灰认证;促进卫生系统发展,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系统监测传染病。
    9.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
    儿童常规接种服用四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达到高免疫覆盖率;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口服OPV;通过报告和实验室检测15岁以下儿童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野病毒病例;一旦将野生脊灰病毒传播限制在某一特定地区后,开展有目标的“扫荡”式免疫(Mopping-up Immunization)活动。
    10.我国消灭脊灰、维持无脊灰开展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截至2011年,我国成功维持无脊灰,成果来之不易。近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通过脊灰疫苗常规接种、强化免疫活动,维持高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
    常规免疫: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分别实现了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使我国儿童普遍保持高水平接种率,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并实现了无脊灰目标。2001年以来,儿童常规免疫OPV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
    强化免疫:我国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开展了局部地区强化免疫活动。1990/1991年有6个省至少开展了一轮强化免疫,1991/1992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的省增加到18个,1992/1993年则达到29个省。自1993起,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5日开展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日活动。个别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全国范围的强化免疫活动持续到1995—1996年度,从1996年12月5日起,每年开展大部分地区的强化免疫日活动,一直持续到1999—2000年1月5日。1993—2000年,我国对4岁以下儿童开展7次14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累计免疫儿童约8亿人次。我国《2003—2010年维持无脊灰行动计划》要求,各省决定强化免疫活动开展地区,每年开展三分之一地区,原则上保证适龄儿童每3年接受一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2000年10月至2010年,累计接种6.1亿剂次。
    (二)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
    我国1991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对具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14种(类)疾病进行监测,对发现的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是否为脊灰病毒感染所致。1993年监测系统日趋完善,监测水平、监测质量逐步提高。我国近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一直保持较高质量,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具备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能力,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保障。
    (三)积极应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
    2006年我国邻国缅甸发现了脊灰野病毒病例,云南省实行AFP病例日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并开展了AFP病例主动搜索、边境地区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口岸对入境适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2010年,与我国相邻的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爆发,俄罗斯也出现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持无脊灰及防范野毒输入工作的通知》;召开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加强维持无脊灰工作会议,并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展模拟疑似脊灰野毒输入应急演练;开展边境三省(云南、新疆和西藏)维持无脊灰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加强AFP监测、健康儿童肠道脊灰病毒监测、环境脊灰病毒监测、口岸监测、接种率调查和脊灰抗体水平血清学调查。
    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处置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卫生部于2011年4月份下发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同时,召开了由周边13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参加的消灭脊灰国际研讨会,研判疫情形势和应对措施。
    11.我国以往是否发生过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国家又是如何应对处理的?
    1995至1996年期间,我国云南省发现了4例缅甸入境就诊的输入性脊灰病例。1999年青海省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事件发生后,我国在综合评价人群免疫状况、人口流动特点及病毒可能传播范围的基础上,在一定地理区域针对特定人群开展了OPV应急强化免疫,在人群中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成功阻断了病毒的传播。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实行AFP病例日报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边境地区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口岸对入境适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等工作。
    12.2010年,我国邻国塔吉克斯坦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造成的脊灰爆发,俄罗斯也出现病例,我国是否采取应对措施?
    我国边境地区及时采取了包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加强口岸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应急措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
    卫生部和中国疾控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完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并于2011年4月正式下发;召开边境三省(区)加强维持无脊灰工作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展模拟疑似脊灰野病毒输入应急演练。实施加强(新、藏、滇)边境省份维持无脊灰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能力建设、培训,加强AFP监测,健康儿童、环境脊灰病毒监测、口岸监测、接种率调查评估和血清学调查。
    2011年我国在新疆召开了由周边13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参加的消灭脊灰国际研讨会。





 相关新闻

 明明白白打疫苗 百白破疫苗的“小秘密”  2019/8/14
 图解中国免疫规划40年成就!  2019/7/21
 一图读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  2019/6/12
 脊髓灰质炎知识问答  2017/9/5
 地震灾区预防甲肝小常识  2017/9/4
 乙肝妈妈一样可以母乳喂养  2017/8/11
 肾综合征出血热  2017/8/4
 接种疫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017/6/12
 鸡蛋过敏者是否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2017/5/4
 世界强化免疫日的由来  2017/4/26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4168798
在线人数: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