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关于2025年宣传品采购(二次)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结果公
六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及新冠变异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采购公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评审结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评审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的询价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的询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5年度试剂耗
HIV核酸检测试剂盒采购单一来源
疾病控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疾病控制 > 传染病控制
百日咳
信息来源自: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08/1/9
阅读次数:2909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声及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病。本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但婴幼儿更为敏感。本世纪30~40年代,百日咳是影响儿童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实施百日咳菌体疫苗免疫,世界范围内的百日咳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尤其世界各国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免疫,随着百白破三联疫苗(DPT)覆盖率提高,百日咳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我国于1950年试验成功百日咳疫苗,但疫苗主要应用在大城市,百日咳的发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每年报告病例数数以百万计,随着DPT的推广应用,发病数缓慢下降,自80年代初实施计划免疫,发病率急剧下降,90年代后,每年报告病例数在万例左右,至1998年全国仅报告7360例。病例年龄构成比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成年人百日咳极为鲜见。 
一、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为短杆状或椭圆型,长约0.3~0.5mm。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着色较深。该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值为6.8~7.0 。初次分离的菌株在包—姜(Bordet-Gengou)培养基上培养 2~3天后,呈细小、光滑、凸起和银灰色、不透明的珍珠状菌落,周围有不明显的溶血环。在液体培养基中成混浊生长,管底有少量粘性沉淀。百日咳杆菌常发生光滑型(Smooth Form)至粗糙型(Rough Form)的变异,即S—R变异,称为相变异。Ⅰ相菌为S型,Ⅱ相菌和Ⅲ相菌为过度型,Ⅳ相菌为R型。一般在疾病急性期初次分离的菌为Ⅰ相,在疾病晚期或多次传代后可出现Ⅱ、Ⅲ、Ⅳ相变异。故制备百日咳疫苗及凝集试验用菌液均使用百日咳Ⅰ相菌。百日咳杆菌对一般理化因子抵抗力甚弱,56℃30分钟、日照1小时即可致死。在干燥尘埃中能存活3天。对氯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和磺氨药有抵抗力。 
二、临床表现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长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3个病程。初起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有轻微的咳嗽、鼻炎等,约2周时间,称为卡他期。其后咳嗽加剧、患儿连续咳嗽不止、头劲部静脉充血,面红耳赤或上唇紫绀和流鼻涕。随后咳嗽停止,大量粘液或脓痰由气管排除,伴有呕吐,此时由于肺内缺氧,不得不吸一口长气而发出特殊高调的鸡鸣样吼声,如此发作,每日数次,多至十次,一般为4~6周,为痉咳期。痉咳期一般不发烧,如果有高烧,则可能有继发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是百日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进入恢复期,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至咳吐消失,逐渐恢复正常。但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症状一般不典型。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的初次感染没有明显的痉咳,可表现为呼吸道窒息和咳嗽发作。 
三、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史 
   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二)临床表现 
   1. 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咳嗽者。 
   2. 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 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青紫或窒息者,多为典型痉咳。 
   4.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三)实验室诊断 
   1.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占 50% 以上。 
   2. 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中分离到 百日咳 杆菌。 
   3. 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四倍或四倍以上升高。 
(四)病例分类 
   1. 疑似病例 具备(二)中的1、2、3、4中任何一相,或同时伴有(一)相者。 
   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三)中的1。 
   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三)中的2、3。 
四、治疗原则
(一)对病人的隔离 
   自发病后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 
(二)药物治疗 
   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和氯霉素等。并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五、监测
(一)疫情监测 
   《传染病防治法》将百日咳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因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防疫、保健机构和人员发现百日咳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农村应在24小时内,城(镇)应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报告,并对病例做进一步诊断和处理。发现百日咳暴发流行时,应尽快报告并实施百日咳疫苗的应急接种。 
(二)免疫监测 
   免疫监测是评价疫苗接种质量及预报预测疫情有效手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采用方法为微量凝集试验。见1998年版《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六、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百日咳是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但又是可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对易感儿童实施DPT三联混合制剂接种,便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因此应教育儿童家长,儿童出生后第3个月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DPT制剂。流行期间少出门,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的机会。 
   2. 免疫接种 
   2.1 疫苗与接种 
      百日咳疫苗是与白类和破类联合制成,该疫苗经多年的实地应用,效果良好。按我国常规免疫程序,儿童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初免,全程3针,间隔至少28天,保护率可达90%以上,第二年加强1针,每次0.5毫升。 
   2.2 疫苗储存条件与效期 
      含百日咳疫苗的各种制剂于2℃~8℃储运,不能冻结。吸附百白破和吸附百白的效期自吸附之日起1年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自吸附之日起效期2年。 
   2.3 免疫有效指标 
      微量凝集试验检测被接种的人群,当凝集效价达到1:160为抗体阳性,当达到1 :320时表明机体具有保护性抗体。 
(二)病人、接触者及其接触环境的管理 
   百日咳病人隔离至痉咳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传染是通过与百日咳患者的接触而传播,因此,在敏感的家庭接触者中感染为100%。 
(三)流行期措施 
   及时报告疫情,隔离病人,密切观察接触者,对易感人群实施应急接种疫苗,对患者及早用青霉素或氯霉素治疗。 
七、灾害的影响
  当发生洪水或震灾时,由于疫苗供应不及时,冷链设备的损坏,防疫人员的短缺,可造成适龄儿童不能及时接种疫苗,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即可发生疾病流行。因此,灾后应尽快恢复冷链运转,给儿童补种疫苗。当有疾病发生时,除及时治疗外,居室经常开窗换气,少到公共场所,少串门,减少感染机会。




 相关新闻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  2021/4/12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2021/4/10
 关于麻风的重要事实  2021/3/12
 六安市新冠疫苗接种,您想知道的……  2021/1/3
 除“四害”小知识  2020/8/2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20/6/13
 空肠弯曲菌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2020/6/10
 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及相关问答   2020/5/10
 预防新冠肺炎小贴士来啦!  2020/3/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第二版)》  2020/3/9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450614
在线人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