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刘新安经历了父亲的经历之后,意识到职业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如今,他成了当地的一名职业病防控志愿者,去告诉周围更多的劳动者职业病防控相关知识。“石材加工厂工人戴上了防尘面罩、器械维修工人带上了护耳器、户外工程师不再经历暴晒、长期固定姿势的人学会变换姿势……我在把更多的职业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而且会一直去做下去,让更多的劳动者能提高自身的职业健康意识,让更多的家庭远离职业病。”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也在提升,煤尘、矽尘监测岗位超标率呈现下降趋势……
“看着这些变化无比欣喜,我们正竭尽全力全方位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从事职业病防控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职业病监测与信息政策研究室主任胡伟江说。
一个职业病,影响一个家
胡伟江清楚地记得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收到上级通知,“某地部分劳动者在石英砂加工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尘肺病,要到现场调查。”
到达现场,他远远看到的是石英砂加工企业附近的大片空地上白花花一片,就像深秋冬初的白霜,走近一看是细小的石英砂粉尘,而在加工企业内由于加工石英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二氧化硅粉尘,劳动者接触了这种高浓度的石英砂粉尘就会出现速发性矽肺,即在接触这类高浓度的粉尘1-2年发病的尘肺。
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结节状或网格状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尘肺病是其中一类,也是目前我国报告的职业病中最多的一类。
尘肺病成为不少从业者挥之不去的痛。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也采访了多位职业病患者,20年前,因企业防护措施不到位及劳动者个人也不够重视等多重因素,刘斧(化名)被确诊为尘肺病。那一年,他的儿子刘新安(化名)16岁,也是那一年,刘新安的家里开始充满着为父亲四处治病的声音。
从刘新安很小开始,父亲就在当地的煤矿企业上班,父亲每天都活力充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直到一个冬夜,刘新安放学回到家,听到妈妈在哭泣,他才知道,那段时间爸爸出现了呼吸困难、爬楼梯喘气严重的情况,“我爸病了,几乎从那时开始,他也丧失了劳动力。”
除了尘肺病,其余的职业病还有很多。根据我国职业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职业病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金属制品等行业。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职业病医院(山东省职业病医院)职业病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宁琼在临床中发现,除了尘肺病等传统职业病防控仍面临较大挑战外,工业企业中噪声危害也同样值得重视。另外,不良功效学因素、职业紧张等相关的新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宁琼曾接诊过一位噪声聋患者,“患者张聆(化名)最初以为是年龄大了或者睡眠不好,而出现耳鸣、听不清的症状,一直未在意。直到去医院就诊,医生综合判断之后,她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噪声性耳聋。”
“张聆从事的是纺织业,每天都与机器声为伴。噪声聋患者,早期未影响到语言频段的听力时,是不太容易被发现的,他们长时间处于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就会出现渐进性的噪声性听力损失。”宁琼解释。
职业病防控关键在预防
“部分行业的部分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作业场所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超标,部分劳动者的自我职业病防护意识不强等,都是造成职业病出现的原因。”胡伟江告诉记者。
尽管职业病危害很大,但职业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
个人职业防护是守住职业健康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目前,我国重点职业病监测向县(区)延伸,监测病种和范围已经扩大至全因素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等全部职业健康检查类型。
胡伟江指出,“目前国家每年在全国95%以上县区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且在职业危害较为明显的560个重点县(区)开展中小微企业的职业病主动监测,基本掌握了我国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和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胡伟江提醒,“各单位需从传统的职业病控制逐步转向对全体劳动者全方位全职业周期的健康保护,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在做好传统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情况下,加大对新型职业危害的控制。”
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控进入提质扩面阶段。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2021年至2023年,我国已为5300万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诊断服务约9万人次,为20万尘肺病患者提供就近、免费康复服务超过120万人次。
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政府、职业病防治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等从多方面着手,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2013年我国公布了包括10大类132种职业病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019年起,国家每年投入数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尘肺病康复建设及运维等职业病防治工作;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组织开展了尘肺病攻坚行动;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的尘毒噪的专项治理工作……
他们都投入职业病防控队伍中
截至2023年底,全国纳入专项治理企业18.5万家,已完成治理企业7.5万家;职业病报告系统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2000多个县(区);累计监督检查用人单位92万余家、建设健康企业1.9万家。
这是国家卫健委在第22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发布的一组数据。数据背后,既有像胡伟江等专业人士的守护,还有像刘新安这样的热心志愿者。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志俊在198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工作就一直与职业健康相关。
周志俊提到,“纳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危害因素是有限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因素只要超量或超强度都会带来健康影响的风险。用人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用人单位要保证其员工不患职业病。劳动者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不可忽视,要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实施劳动者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推动劳动者个人重视自身健康,提升防病意识和防病技能,实现不得病、少得病的目标。”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是短暂的,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是长久的。周志俊提醒,“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既需要内部的用人单位领导和劳动者的全面配合,也需要外部的专业人员指导参与,以事半功倍。”
刘新安经历了父亲的经历之后,意识到职业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如今,他成了当地的一名职业病防控志愿者,去告诉周围更多的劳动者职业病防控相关知识。
“石材加工厂工人戴上了防尘面罩、器械维修工人带上了护耳器、户外工程师不再经历暴晒、长期需要伏案工作的人要多站立、长期固定姿势的人学会变换姿势……我在把更多的职业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而且会一直去做下去,让更多的劳动者能提高自身的职业健康意识,让更多的家庭远离职业病。”
4月29日,68岁的刘斧坐在山西某家康复医院的外的凳子上,晒着太阳,他的儿子刘新安和他并排坐着。刘新安告诉记者:“2010年父亲等到了适合自己的配型,进行了肺移植,恢复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上父亲其他慢性疾病,康复训练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63748054362435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