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关于六安市疾控中心冷库验证校验询
关于六安市疾控中心冷库验证校准询
六安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试剂采购
六安市疾控中心丙肝病毒核酸载量试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唾液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CR扩增
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离子色谱仪采购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4-2025
六安市疾控中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疾病控制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防治
吃油、选油有雷区,告诉你怎样吃的更健康!
信息来源自: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5/7/17
阅读次数:3681

    由于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癌症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加趋势,人们对脂肪往往存在一种偏见,甚至有些“谈脂色变”;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对脂类的功能和代谢缺乏正确的认识。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食物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所含营养素的数量、种类、质量及其可利用性(消化吸收率)。一个完整的膳食应该包括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且比例恰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衡膳食”。

 

    到底我们为什么需要吃油,不吃油是不是就不健康呢?对于吃货们来说油可是美味食物的必不缺少的一部分,那么....速速听讲解: 

      我们为什么要吃油?

    1.油脂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1g脂肪在体内燃烧可产生37.7kj(9kcal)的能量,而1g蛋白质或1g碳水化合物只能产生16.7kj(4kcal)能量。如果人体长期缺乏油脂便会导致体力不足、体重下降乃至丧失工作或劳动能力。

    2.油脂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脂肪提供的,如亚油酸(C18:2,十八碳二烯酸)和亚麻酸(C18:3,十八碳三烯酸)等对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它是细胞和组织的组成成分,能维持皮肤、黏膜和毛细管的完整性,参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和促进胆固醇代谢等功能。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将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3.油脂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不溶于水,只能溶于脂肪中,所以称为脂溶性维生素。膳食脂肪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可促进其吸收和利用。有些脂肪本身也含有脂溶性维生素,如植物油中含有维生素E,奶油、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A、D。

    4.油脂能改善食物风味,提高食物的感官性状,增进人们的食欲。任何天然油脂都有各自特有的滋味,一道做好的菜肴常因所用的油脂不同而其色泽和风味各异。

    5.饱腹作用是油脂的又一功能。它能延长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可以防止在饮食后过早出现饥饿感。

 


    市面上这么多油的种类,一不小心我们又买了“新品种”,用什么样的油很关键哦!

      我们用什么油?

    烹调用油分动物性和植物性两种。我国居民经常用的动物性油脂有猪油、牛油或羊油等,经常用的植物性油脂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近年来又有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除此之外,还有把几种油“掺和”在一起的调和油。
近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植物油的消费量增加,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调油消费量达到40多克,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30克的建议量。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食用油消费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专门建议:减少烹调油用量。

    不同植物性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不同的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例如,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和葵花子油则富含亚油酸,大豆油则富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两种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由于单一油种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因此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提示::玉米油、葵花籽油不是我们的主要用油。食用油需要多样。

 


    最后再来普及下用油的知识,如果您既想做个健康的、无忧无虑的吃货,下面的建议一定要看清楚喽~~~

      我们如何用油?

    在烹调过程中,有害健康物质的产生与烹调方法和烹调用的食物有关,如果油温过高,超过180度,就会产生醛类等物质。不同的油在同样的温度产生的这些物质的量也不同。

    我国烹调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炒、熘、炖、煎、炸、汆等等,基本的方法就有20多种。所以,我们多样化的烹调方法无形中避免了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当然,我们传统的炸油条、炸油饼,干炸的东西,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油炸食品不宜多吃。

    提示:油炸食品,注意要少吃或不吃。






 相关新闻

 生活细节教你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2019/8/14
 一图读懂: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9/7/22
 一分钟自测糖尿病风险  2019/6/14
 警惕中风的信号  2019/5/17
 全国最胖和最瘦省份出炉   2017/9/12
 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7/9/5
 糖尿病患者的“ABC”,你知道吗?  2017/9/4
 心血管病介绍  2017/9/4
 40岁后锻炼收益大  2017/8/22
 中国人微量营养素普遍缺乏  2017/7/30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4563120
在线人数: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