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月饼、鲍鱼月饼不再稀奇,含有虫草、人参、螺旋藻等营养、保健成分的“营养月饼”成为今年中秋市场的“新贵”。虽然在超市卖场中,“营养月饼”并不多见,但在星级酒店、餐饮饭店、网上店铺中遍地开花。
在营养专家看来,“营养月饼”大多是企业的一种“噱头”,产品实际的保健功能微乎其微。专家指出,市场上销售的“营养月饼”馅料大多声称为昂贵的食材,可在实际生产中,企业究竟添加多少营养成分,依旧存疑。此外,即使生产企业在馅料中添加了一部分营养成分,但螺旋藻、人参等食材的营养成分也会在月饼馅料加工和烘焙过程中流失相当一部分。
在这些“营养月饼”说明中,往往只介绍具有哪些营养功能,至于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具体含量有多少却没有注明。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营养标签”从2008年起就应该出现在相关产品的外包装上,标示内容包括营养成分表和营养成分功能等。从这点看,大多数只标成分、不标含量的“营养月饼”已属违规。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