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肠道交通”很堵
“肠道就像人体的‘加油站’和‘下水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罗成华说,我们所吃各种食物的营养在这里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从这里被排出体外。
美国弗吉尼亚的胃肠病医生帕翠西亚·雷蒙德也表示,食物在人体里“旅行”的平均时间是24小时。一块牛排落入胃里之后,会有大约3升的盐酸围攻过来把它“扁”成糊状。30分钟后,食物糊光临小肠,小肠马上开始吸收其中的营养,将之送入血流。随后,剩余的渣滓进入下一站结肠,等结肠将所有剩下的液体吸收得一干二净,渣滓就开始凝固成粪便。这些废物要花1~4天才能从结肠慢慢蠕动到你的“下水道系统”,时间长短取决于其中纤维含量的多少。
然而,中国人的肠道却常常遭遇“堵车”。调查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响,如果肠道堵塞,大便长期滞留肠道内,毒素会被再次吸收,让人没精神、脸上长痘、肤色暗沉,毒素刺激肠壁,还会直接导致肿瘤发病率的增高;中国人胃肠不适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并常感到焦虑、抑郁;大肠癌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且上升趋势明显。目前,在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
肠道也有喜怒哀乐
其实,肠道的职责远不止消化、吸收、排泄这么简单,它还是身体里最大的免疫器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声生说,在我们的肠道里,生活着大约100兆个细菌,共有400多种菌群。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肠道里就打响了细菌之间的战争。细菌战斗中,存在着三种力量,分别为有益菌(以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为代表)、有害菌,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会致病的中性菌。如果饮食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下降,体内的有益菌与有害菌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腹泻等疾病。
正因为如此,肠道会像大脑一样闹情绪,时刻传达它的喜怒哀乐。比如有些人外出旅游,吃了很多胃肠不习惯的陌生食物,这时尽管心情很舒畅,但胃肠就不一定乐意了,它会通过疼痛、胀气、腹泻、便秘等表达“不满”。
生活中,如果你的身体有以下表现,可能就是肠道在给你提意见了:1.便秘;2.粪便臭;3.胀气;4.腹泻;5.食欲不振。
专家支招 疏导肠道“交通”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肠道拥堵?专家推荐了几位“肠道交通警察”。
安排好喝水时间。台湾著名肠道健康专家蔡英杰教授建议,洗澡前、睡觉前应各喝1杯。起床后喝两杯水很重要,不但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刺激肠道,让便意顺利出现。然后上午、下午再各喝两杯水。
避免喝含糖饮料。温白开水对身体最好,而糖水喝的过多会加速肠道老化,所以不要大量饮用可乐、汽水、甚至果汁等含糖饮料。每天饭后,可以喝一两杯乳酸菌饮料。
每天至少吃30克纤维食物。如燕麦片、黑面包(含麦麸)、芹菜、韭菜、香蕉、猕猴桃等。它们在肠道中就像洗碗用的钢丝球一样,专门擦除不好的胆固醇,吸收水分使粪便易于通过肠道。
煮蔬菜比生吃好。很多人觉得蔬菜吃的不够,到了餐桌上就点生菜沙拉。专家指出,事实上,这样无助于食物纤维的摄入,番茄、莴苣、小黄瓜等沙拉材料,食物纤维的含量非常少,而且生吃也没办法吃太多。点菜时,不妨选择煮蔬菜,比如海带、豆类、蘑菇等。
少吃消炎药、解热镇痛药。这些药容易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引起腹泻,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慎用厕所芳香剂。很多人为了遮盖大便的臭味,在马桶附近摆上除臭剂。这样不仅不能完全去除大便的气味,还会让你对肠道发出的警讯浑然不觉,失去判断的依据。
有便意不能憋着。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学的。尽可能做到定时排便。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