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牛奶服药
判断:极端错误。
点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药师孔繁翠表示,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对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的吸收和优降宁等降血压药物的效果都有影响,所以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二、瓶装奶放在阳光下晒,可以增加维生素D
判断:极端错误。
点评:给牛奶晒太阳不仅不会增加维D,还会破坏其中最怕光的B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得不偿失。
三、牛奶越浓越营养
判断:错,牛奶并不是越浓越好。
点评:新鲜牛奶的浓度不会让人感到“餬嘴”,配方奶粉在冲泡上也有严格的水、粉比例。日常饮用中,不必刻意多加奶粉,否则会使乳糖含量超标,加重脏器负担,引起婴幼儿腹泻等情况出现。
四、加糖越多越好消化
判断:错,加糖需适量。
点评:牛奶加不加糖,加多少糖完全可以在适度的条件下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和消化关系不大。如果认为牛奶太腥,加糖后口感好,可依据每100毫升牛奶5~8克糖的原则添加。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将牛奶晾到温热再加糖,可以避免牛奶与糖在长时间高温下产生不良反应。
五、可以用炼乳代替牛奶
判断:错。
点评:炼乳是一种将牛奶中水分蒸发后,加入大量蔗糖制成的饮料,相当于“浓缩”牛奶。但并不是所有的“浓缩都是精华”,它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含量都比牛奶少,过甜的口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炼乳并不能代替牛奶来喂养孩子。
六、酸奶可以喂养婴儿
判断:错。
点评:1岁以下的婴儿消化机能没有完全发育,不能充分吸收酸奶中的乳酸菌,尽量别喝;1岁以上的孩子可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喝一些。范志红说,酸奶属于冷饮类,孩子肠胃功能较弱,不适合吃太凉的食物。这时可以将温热的牛奶(约40摄氏度)加入到酸奶中拌匀后再吃,既可保证孩子的肠胃健康,又能保护酸奶中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七、牛奶必须煮沸
判断:没有必要。
点评:将买回来的牛奶煮沸再喝,可以消毒杀菌,这是很多人的普遍认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说,市面上销售的正规牛奶都是已经过杀菌处理的产品,完全不必再次煮沸。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加热到适合饮用的温度即可。
八、牛奶搭配巧克力导致钙流失
判断:没有冲突,因人而异。
点评:有人认为,牛奶所含的蛋白质、钙会和可可中的草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对人体有害,实际并非如此。范志红说,巧克力中的草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就算单吃巧克力,也会和人体中的钙结合,只要不是超大量食用,牛奶和巧克力就完全可以一起吃。
九、牛奶加果汁不易消化
判断:没有冲突,因人而异。
点评:许多人认为,牛奶和橘汁、柠檬汁搭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是种“害死人”的喝法。橘汁这类高果酸的果汁,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产生蛋白质的变性,但实际上这种变性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只有少数抵抗力较差的人,会引起肠胃不适。所以牛奶中加入橘汁,边喝牛奶边喝橘汁,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问题。
十、牛奶加稀饭破坏营养
判断:没有冲突,注意方法。
点评:“在牛奶中加米汤会破坏维生素A”这种说法很盛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范志红说,最值得注意的是牛奶加米汤和稀饭的方法,不能在一开始煮米汤和稀饭的时候就加入牛奶,要等米汤和稀饭煮好后,在温热的情况下同牛奶混合。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