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关于2025年宣传品采购(二次)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结果公
六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及新冠变异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采购公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评审结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评审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的询价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的询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5年度试剂耗
HIV核酸检测试剂盒采购单一来源
健康教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健康教育 > 健康常识 > 健康教育
健康饮食20个金标准
信息来源自: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1/4/13
阅读次数:1744

    1. 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 特别饿时喝点粥。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特别饿时,应少量进食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3. 两餐间隔4~6小时。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 先吃爱吃的食物。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 饭后别马上用脑。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

  6.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

  7. 早饭吃热的。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

  8. 饭后半小时再喝茶。饭后应半小时再喝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

  9. 晚上别吃冷饮。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10. 饭后甜点要少吃。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

  11. 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其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的高一倍。

  12. 动、植物油混着吃。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而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专家提醒,用1份动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长补短。

  13.吃饭环境要安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

  14. 别一个人吃饭。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

  15.骨头汤加点醋。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鸡蛋、骨汤、鱼虾、黄豆等。胃肠道的酸度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烹调食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16.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17. 多嚼硬的食物。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较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这可活化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18. 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19. 少吃盐。新版美国饮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2300毫克(约一茶匙)以内。

  20. 调味品别滥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在烹制食物时不要过度使用。

  来源:生命时报   





 相关新闻

 帕金森病增速太快  2025/5/8
 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风险提示  2025/4/29
 城市建设要考虑血压  2025/4/28
 早筛先行 防治并重-上消化道癌你了解吗?  2025/4/15
 慢病喜欢合伙伤人  2025/3/14
 多款疫苗大幅降价  2025/2/24
 2025年1月健康风险提示  2025/1/15
 老人的胃经不起折腾  2024/12/25
 IF=59!四川大学李为民等团队提出了一个分类驱动的中国肺结节报告和数据系统,助力临床检查  2024/10/8
 亚洲心血管病增得太快  2024/9/5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447716
在线人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