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关于2025年宣传品采购(二次)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结果公
六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及新冠变异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采购公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评审结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评审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的询价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的询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5年度试剂耗
HIV核酸检测试剂盒采购单一来源
健康教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健康教育 > 健康常识 > 健康教育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信息来源自: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1/5/4
阅读次数:1549

    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比国外标准松”。这种说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国际上各国的食品标准确实存在差异
    食品安全是国际上普遍关注问题。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各国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的不同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各国食品安全标准限值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其科学的依据,企业根据市场竞争或为了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需要,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和管理制度,国家鼓励企业这方面的行动。不同国家之间、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之间存在差异,都是客观情况,并将长期存在。
    二、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2年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加入WTO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为例,我国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项目和指标值的符合率超过70%。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同国家标准的比较,应当全面、客观,不应仅以个别标准或个别指标进行比较。例如在国外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过氧化苯甲酰等物质,在我国属于禁止使用品种。总体上讲,我国正在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逐步清理完善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基本符合或接近国际食品法典标准。
    三、加快清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食品安全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食品标准间还存在交叉、重复、缺失、标龄长等问题。《食品安全法》发布后,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完善工作,一是完善相应法规,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等法规,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部署开展200余项(类)食品卫生标准清理工作,并加快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等基础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发布172项新的国家标准,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还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
    四、加强食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为此,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 在标准立项、制定、征求意见、对外通报和审查等程序上,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要求。为避免企业利益对标准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标准起草单位主要是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二是标准草案严格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包括企业、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均可提出修改意见;三是严格遴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特别规定委员不得在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担任职务。严格遴选委员候选人,并将拟任委员上网公示,听取各方面意见,请各方监督。通过以上公开、透明制度的实施,既保障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又确保了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方参与食品安全标准的畅通渠道和积极性,促进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加大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追踪和研究,借鉴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标准,鼓励社会各界对标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广泛听取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的意见,坚持标准制定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
 
来源: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1年4月21日发布  
 




 相关新闻

 帕金森病增速太快  2025/5/8
 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风险提示  2025/4/29
 城市建设要考虑血压  2025/4/28
 早筛先行 防治并重-上消化道癌你了解吗?  2025/4/15
 慢病喜欢合伙伤人  2025/3/14
 多款疫苗大幅降价  2025/2/24
 2025年1月健康风险提示  2025/1/15
 老人的胃经不起折腾  2024/12/25
 IF=59!四川大学李为民等团队提出了一个分类驱动的中国肺结节报告和数据系统,助力临床检查  2024/10/8
 亚洲心血管病增得太快  2024/9/5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447712
在线人数: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