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喝留在汽车里的瓶装水可致癌”的帖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帖子称,矿泉水瓶在遇热后会有致癌物释放并溶于水中。对此,专家指出,矿泉水瓶材质超过70℃就会变形,确有潜在致癌物存在。
记者:车内放置两个小时瓶身发烫
记者选择光照强烈的中午12点,将一瓶常温矿泉水放置在车内,经过2个小时的暴晒之后,打开车门,放置在杯架上的瓶身已经发烫,拿温度计一测,车内已超70℃,瓶装矿泉水也将近60℃。
被记者放置在后备厢一个月左右的一瓶矿泉水,瓶身已明显变软。
专家:高温光照下微量分解致癌物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丁雪佳教授表示,在矿泉水瓶子下部标有三角形符号并且有“1”的字样,这种材料一次性使用是安全的。但这种材料不耐高温,超过70℃就会变形,有潜在的致癌物质乙基己基胺存在,在高温、光照等环境中会微量分解,但具体多少含量可以致癌,目前还没有定量分析。
来源:法制晚报